护理天地

为所有人带来明亮的视觉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护理天地 > 特色护理

护理天地

三级眼科医院等级评审中护理工作的特点与体会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01-04 09:58    点击量:157    【打印文章】

护理部主任  李晓红  副主任护师
 
       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采用PDCA循环方法,要求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追踪方法学等解决医疗工作。三级眼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本专业操作强,全身检查和急救知识匮乏的特点,只有综合分析,合理安排,统筹规划,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三级眼科医院等级评审中护理工作的特点与体会分享如下。

        一、认真学习评审标准,掌握评审主导思想

       我院2014年11月进行的三级眼科医院初评,是全省第一家按照国家卫生部评审标准即《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来评审的医院。评审之前,护理部一定要认真学习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核心条款是必须要做好的标准条款,是一票否决条款,无论是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章节,还有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核心条款比如:患者身份识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手术安全核查等等,都必须按要求不折不扣地达到C级,C级中的所有小项都要做到才算符合C级,否则为D级。基本条款也同样有要求,三级甲等医院C级需≥90%,B级≥60%,A级≥20%,三级乙等医院C级需≥80%,B级≥50%,A级≥10%。
       现评审的过程采用追踪方法学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评审者识别医院服务流程中影响服务质量的缺陷及危害病人、家属、员工等友好来访者的潜在风险,评估病人在医院就诊期间各科室、各医务人员之间所经历的体验,与医院系统与流程之间的关系和潜在问题。评审者在评审过程中就会选定一个病人或者一个特定的检查,延伸到整个护理人员的学习、操作、考核的过程,具体到学习时间、地点、内容。某一特定的检查及记录,甚至会延伸到其他相关科室,比如:口服药发放,药剂科负责口服药的摆放,责任护士负责将药发放给患者并要看到患者服药。领药、核对,护士与药剂师,领药、发药,护士与护士之间,有核对签字,有发药签字。通过运用追踪方法学,一是可以避免虚假资料,增加资料记录的真实性。二是可以及时发现工作细节中的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那么护理部就要在评审之前,对工作细节,设置追踪线路图,对小组成员进行追踪项目分工,确定各自的追踪内容、步骤、目标等。

       二、根据医院实际和本专业特点,制定合理、高效的迎评计划

       1.机构建设 明确任务
我们成立了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护士长为成员的护理迎评领导小组。利用一周时间,依据《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要求逐条摸底,明确每个条款达到的档次,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各条款的责任人。

       2.健全和完善科室配置
根据我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管理人员兼职较多的特点,护理部请示院领导,并和人事科协调后,提拔一些中级职称护士到管理岗位,按优质护理工作要求,根据护理人员的层级分配,配全护理人员,使各项工作能顺利有序进行。

       3.严谨务实 抓好自评
在迎评阶段,领导组制定了3次自评。首次自评时护理相关条款的A级条款达到了32%,远远高于三甲评审要求的结果。经迎评小组讨论分析,是各小组对评审细则吃不透,并害怕承担责任所导致。针对这一情况,迎评小组再次和大家一起学习相关条款,分别做大家的工作,要求大家严谨务实,提高标准,通过自评真正反映出我们的实际工作情况。

       三、补强优势条款,兼顾劣势项目

       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眼病专科医院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一个主要特点:眼科专业性强,全身检查及急救操作知识和能力匮乏。《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要求急诊科至少要达到二级综合医院的标准要求,我院急诊任务多年来一直由眼外伤科兼任。为了短期内完成急诊科的组建工作,护理部派有相关经验的护士到各大医院学习,与急诊科医生一起反复学习急诊科相关知识及操作,并对全院医生和护士进行每周一次的相关培训,逐一过关。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顺利通过了急诊科的验收准备工作。
       一直以来,护理科研论文有数量少、质量不高的特点,我们在组织大家培训护理论文书写方法的基础上,征得院方同意,相关政策向护理方面倾斜:在全额报销论文发表费的同时,对核心期刊以上杂志上发表的护理论文加大奖励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人员积极性。
同时,对眼科专业手术多、操作多得特点,我们在坚持每月一次实际操作考试的基础上,要求护理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加大督查力度,每次检查要针对上一次的问题做重点检查,检查时护士长和相关人员必须到场,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在改进中提高,更加符合PDCA循环要求,等级医院评审的宗旨。

       四、注重与相关科室协作

       新一轮的医院等级评审采用追踪方法学,一个案例要追查到相关的科室,涉及到的每个人,这一质量管理方法已被应用到各专业,并取得满意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本专业工作的同时,注重与医疗、医技、后勤等护理相关科室交叉条款的衔接工作,做到不留死角。
       我们针对性模拟了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一位患者出现低血糖性昏迷,测血糖为2.8mmol/L,我院规定血糖低危急值为<2.5mmol/L。经相关科室申请,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对血糖的低危急值做了调整。这时候,我们就要查看患者的病历记录、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记录、医疗质量管理会议记录、检验、护理及与调整后文件相关的科室,询问参与的人员,保证了一个新流程的实施,从而保证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五、建立护理质量实时监控制度

       传统的护理质量监管是终末检查,新的评审标准更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更多的应用实施监控的方法来实践[3]。之前,我院信息系统建设比较滞后,护理质量管理基本靠检查评比,启动“三甲”评审,护理部和信息科一起

       六、加强专业护士的思想工作,克服焦虑心理

       专科医院有自身的专业优势,专职岗位的设置有利于专业的发展[4]。但因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少,院际护理技能评比少有参加,缺少了必要的锻炼机会,在等级评审前后的焦虑心理[5]比综合医院更甚。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护理部一班人先从各科室护士长工作做起,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传统且实用的方法,即到近期已经参评过的兄弟医院参观学习,实地了解他们克服焦虑心理的方法、感受。回来后,各科室采取座谈会的形式,让大家畅所欲言,并由护士长或参加过评审的护士谈经验,并采用一对一帮扶形式,采用科内模拟,进而扩大至请护理部、院领导参加的模拟场景。必要时,邀请综合医院的护士给全体人员谈她们的亲身感受,减轻大家的思想负担,提升自信心。
       经多次反复模拟演练,使绝大多数护士进入了迎评模式,消除了焦虑心理,并将这一经验在全院推广,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七、掌握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促进护理工作质的飞跃

        一年多的迎评工作,我院的护理工作从传统的手工记录和简单的表格统计,发展到学会应用管理工具,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对护理工作进行实施监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前觉得护理部的工作凌乱,现在坐在办公室内许多工作都能第一时间看到。

       所以说,等级医院评审在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已不容置疑],只有按照评审要求,应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从以前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探索更进一步的领域,进而促进护理工作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