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领导团队
医院文化
专科介绍
执业许可
教学科研
学术交流
教学工作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健康公益
眼健康科普馆
近视防控
科普宣传
基层义诊
公益项目
院务公开
信息公开
人事招聘
行风建设
基层党建
联系我们
护理天地
为所有人带来明亮的视觉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护理天地
>
特色护理
护理天地
特色护理
护理风采
玻璃体腔注药的围手术期护理几点思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01-04 10:00 点击量:
117
【打印文章】
院感科兼手术室护士长 薛银红 副主任护师
玻璃体腔注药是目前多种眼部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其药物作用目标针对性强,在短时间内眼部能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强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全身的毒性反应,有效的控制了病情发展。特别是雷珠单抗上市后,此类患者数量明显增加。由于玻璃体腔注药后存在着眼压升高、眼内炎等并发症,所以,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显的尤为重要。现将我院玻璃体腔注药围手术期护理几点思考如下。
一、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光线适宜,通风良好。协助患者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鼓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二、术前准备
注射前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计划,术前进行视力测量、眼部常规检查、眼压、相干光断层成像检查(OCT)、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荧光造影(FFA)等。术前3d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术日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及结膜囊,并遮盖术眼。有慢性泪囊炎者应暂缓手术。术前1小时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1-2次,散大瞳孔。向患者说明操作流程并安抚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三、心理疏导
60年代初,玻璃体腔被视为禁区,近期微创玻切的发展,眼内炎时眼内抗生素的使用,直至眼内注药疗效的确定,使许多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提高
[1]
。由于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往往存在焦虑、紧张情绪,护士要主动与其交流,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注药的操作步骤以及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信任。同时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与之交流,使其增强治疗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
四、术中护理
玻璃体腔注药时使用新开启的表面麻醉剂,常规消毒术眼,消毒范围包括眼睑周围皮肤和睑缘,结膜囊内滴5%聚维酮碘,作用90秒,同时用手术贴膜以隔离睑缘,避免术中开睑器的加压作用导致睑缘的分泌物污染术眼。药物配制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确保注药剂量的准确性。手术中嘱患者精神放松,不要过于紧张,按照医生的指示来转动眼球,从而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五、术后护理
术眼护理:术后3d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以预防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保持术眼清洁,注意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观察术眼疼痛情况,轻度疼痛为手术反应,剧烈疼痛需注意有无感染、高眼压或包扎不当,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高眼压 玻璃体腔注药的并发症以眼压升高较为常见,其中雷珠单抗少见,曲安奈德常见,一般发生在术后0.5-5小时内,观察患者有无头疼、眼胀、恶心、呕吐等眼压增高的症状,如有不适主诉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降眼压处理。本组患者有2例在术后第1天出现眼压增高,通过给予降眼压药物如:噻吗心安点眼、口服乙酰唑胺等药物的应用,防止了眼压升高。均于术后1-3天恢复正常。
2、眼内炎 少见,发生原因与术前、术后抗生素眼药水是否按时点眼,术前准备、术中抽取药液、眼药水点眼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结膜囊是否用聚维酮碘消毒等有关。老年人群中睑缘炎、慢性泪囊炎发病率较高,同时在其他内眼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已经被证实是减少术后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3]
。因此,我院在术前常规抗生素滴眼液点眼。本组患者有1例在术后第5天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通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第3天视力部分恢复,达到0.4。于术后第15天恢复正常,视力为0.8。疑为回家点眼不到位引起,具体原因有待考察。
3、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嘱患者术后3个月内避免过度用眼及剧烈运动,注意眼部卫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各复查1次,如出现眼胀、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来院复查。和患者互留电话,方便随时咨询及回访。
上一条:
三级眼科医院等级评审中护理工作的特点与体会
下一条:
球内注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