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内注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 护理体会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01-04 15:14 点击量:182
【打印文章】
一病区护士长 王丽萍 副主任护师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组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特征的难治性青光眼,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常规滤过性手术效果欠佳。我院开展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及时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一、相关护理
1、 心理护理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对疾病治疗存在明显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①雷珠单抗注射治疗期间,患者往往因为药物的价格昂贵,且尚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报销项目,需个人承担。一次治疗后新生血管可能复发,需多次重复治疗。患者担忧疾病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和不利影响,甚至出现自责、沮丧、伤心的情绪。②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前后,患者会担心手术能否成功,眼压能否控制,视力能否恢复和保留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针对每个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鼓励,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了解不良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康复的不利影响,指导患者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
手术后由于术眼的疼痛或绷带包扎术眼造成的不适,患者的自理能力减弱,希望得到外界的关心、帮助。护理人员多巡视病房,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及需求,耐心听取患者主诉,细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鼓励和要求家属积极参与、支持、配合患者的治疗,共同为患者创造轻松的心理环境。
2、 注药护理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是国际上现行的较为有效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方法,但患者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注射前需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对病情的干预程度,患者需配合的事项,具体操作步骤及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注射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严格掌握球内注药的禁忌症。
注射后要及时评估眼内压,检查患者能否看清或数清手指运动,以确保视网膜中央动脉有血流灌注,若患者无光感且手指触诊发现眼球坚硬,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注射后连续3天使用广谱抗生素眼药水,预防眼内炎的发生,指导患者一旦出现眼部疼痛、眼红、畏光、浮游体或视力下降等眼内炎征兆时,立即报告主治医生。
3、小梁切除术的护理
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的同时,加强眼部护理,遵医嘱使用消炎、降眼压药物,积极完成术前准备。告知患者手术医师为我院有多年专业手术经验的医师,手术大多会在点1~2次眼药水,并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您任何细小的动作,都会在显微镜下引起大的晃动,影响手术操作。因此术中如有不适,尽量不要随意转动眼睛和身体,可向手术医师说明,尽力配合手术医生。
术后早期注意保护术眼,避免揉眼、碰撞,采取平卧位或健眼侧卧位,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可用力活动。对合并全身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其全身情况,加强巡视病房,协助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告知和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浅前房:一般浅前房者,给予双眼加压包扎,嘱其减少活动,加强病情观察,不需特殊处理。②脉络膜脱离:术后要密切观察眼压、前房、眼底情况,嘱患者如有剧烈眼痛,视力突然丧失,头痛等症状,要立即通知医师,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限制眼球活动,同时遵医嘱进行用药处理。③前房积血:由于虹膜和房角生长大量新生血管,手术切口容易出血,但先采用注药后将前房出血并发症降到最低。如果发生可嘱咐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或高枕体位,双眼包盖,避免碰撞术眼,遵医嘱给止血药,做好患者生活护理。
5、全视网膜光凝术的护理
一般小梁切除术后1周需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目的是从根本上控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解决视网膜缺血状态。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工作,术中指导帮助患者按要求转动眼球,保持良好的眼位,避免产生激光偏差,影响手术的进行。对出现暂时性视物模糊的患者,告知患者卧床休息8h后不适可自行消失,术后遵医嘱非甾体类眼药水点眼。
6、出院宣教
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作诱因,告知患者预防方法,如积极控制治疗原发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眼压,遵医嘱合理用药,合理饮食,生活规律,休息充足,保持良好心态,情绪乐观。同时,因此类疾病患眼视力一般较差,大多数已经致盲,因此,加强对健眼的预防,发现视物不清、疼痛等症状要及时看医生,使他们在有生之年不至于出现双眼失明。
另外,教会患者正确点眼方法,注意用眼卫生,保护术眼,向患者说明眼球按摩的作用及重要性,出院前教会患者在健眼学会自己按摩。随诊时,在按摩前后分别测眼压,观察其按摩有效性,使患者不至于因未进行有效按摩而延误治疗时机。并在术后定期监测眼压,复查视力、视野、眼底的情况。